主要根據自己對相機的了解,簡單介紹一下相機模組的結構。
1.攝影機模組結構
一個攝影機模組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分別是鏡頭、影像感測器、基排和排線,如下圖所示:
如果是具有AF功能的相機模組(一般是手機相機),大多採用VCM方式,比上述結構多了一個線圈,透過在線圈上加點來實現鏡頭的垂直移動,從而實現對焦功能。如果是具有防手震功能的相機,鏡頭還可以沿著水平方向移動,以達到光學防手震的效果。
我們常說的感測器是指封裝在模組中的感測器soc,而模組一般是由專門的模組廠採購後根據不同材料的需求選擇感測器soc來生產不同規格和品質的模組,所以雖然同是同一類型的感測器,如果是不同模組廠生產的,那麼電路的連接和使用也不同,具體電路需要根據模組廠提供的電路圖來確定。我們平常所說的ov2640模組是指內部使用了ov2640 soc的模組。同時,即使是同一廠商生產的模組,也會因為鏡頭不同或其他硬體差異而出現多個型號。鏡頭也是影響相機輸出影像品質的重要因素。
對於相機圖片的datasheet,指的是相機原廠向SoC解釋的datasheet;而模組的datasheet是指使用此感測器soc製作模組的模組廠的光學特性和電氣介面描述文件,我們需要根據電氣連接來安排原理圖和主控的連接關係。的主控電路介面定義製作適合主機板的模組。
一般來說模組廠也會說明vcm的型號和vcm驅動的型號。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部落客「fei…」原文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及本聲明。
2.攝影機模組選型
相機模組中的感光元件和鏡頭一般佔90%以上的成本,而最終得到的影像品質也由這兩者決定。
(1)根據您能接受的價格、主機板的介面以及您需要的照片和影片的解析度來選擇最合適的感應器
感測器的價格通常佔模組價格的40%-60%。在確保解析度/幀率能夠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在一定的成本下,選擇感光度更好、像素面積更大的感測器。
(2)根據您所需的感光元件的用途,選擇合適尺寸和視野的鏡頭。如果需要大視野的鏡頭,可以選擇魚眼相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廣角相機)。不過,對於魚眼相機拍攝的照片來說,會存在畸變效果。其實如果這種畸變效應也可以自行校正。
鏡頭的主光線角(CRA)必須與感光元件的CRA一致。一般來說,允許有少量的差異,否則光線經過感測器的表面透鏡後就不會入射到正常的像素感光區域上。如果後續ISP處理不當,螢幕上會出現迷宮網格。感光元件之所以有CRA,是因為表面收集光線的微透鏡有FOV(Field of view)問題,所以多餘的光線無法被手機捕捉到; LENS的CRA為最大像高處的珍珠光線與光軸的傾角;如果LENS與感測器的CRA不匹配,則在高像高的位置無法有效收集光線,陰影會加劇;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部落客「fei…」原文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