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度越高,放大照片時可以看到的細節越多。 03:00
感測器結構:
鏡頭/彩色濾光片/感光區域,鏡頭收集特定顏色的光,彩色濾光片過濾其他顏色的光,並將一種顏色的光投射到感光區域。 04:07
感測器與基板的連接方式:
COB:模組取得感測器晶片,透過金線將感測器連接至基板。
CSP/TSF:感測器在出廠時已與基板連接並包裝。 06:00
註:MIPI佈局:
Mipi訊號線等長對稱
孔位置對稱
佈局過渡地點預估 06:31
感測器製造工藝
有BSI和FSI,BSI較好。相對可以支援更薄的元件、大光圈、更高的亮度。 10:00
Sensor'的響應度是指光電轉換效率,單位為V/Lux-sec。 (每單位照度的輸出電壓)10:45
紅外線截止和藍色玻璃:
IR cut的作用是濾除(反射回來)人眼看不到的光頻率,人眼可以看到400~700nm。
藍色玻璃吸收紅外線,內部不易做二次反射。 22:50 下午
鏡頭的像圈需要覆蓋感測器的敏感區域。 25:00
鏡頭遮光:
指光線分佈不均勻,如照明在中心,向外延伸則昏暗。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光線集中在中間,而且不同波長的成像位置不同。 27:00
FNO。計算:
Fno.= f/A f 是焦距,A 是光圈大小。 29:00
生存時間:
從鏡頭表面到感光元件表面的距離。這個定義有利於模組高度的計算。
模組高度=TTL+感測器厚度+基板高度
視場:
模組的可視角度必須與鏡頭角度一致,否則當鏡頭角度比較大時,可能會出現暗角。
加拿大稅務局:
鏡子中心到感光區域的角度。
當CRA不匹配時,會造成色彩漸暈現象。
CRA建議:鏡頭CRA<感測器CRA;否則,光線容易反射。此外,CRA 應匹配,
鏡頭和感光元件之間的差異在 2° 以內。 36:00
Sensor'決定後,根據像圈和CRA確定鏡頭。
CRA可參考http://www.opticsky.cn/simple/t11533.html
氯乙烯CM
有開環和閉環兩種,閉環有閉環和OIS兩種。 48:00
閉環的精度相對較高,對焦速度也較快,且耗電量也較低,在低光源條件下成像效果較為突出。缺點是軟體相容性差,需要重新開發和調試。
OIS > 閉環 > 開環
參考:http://blog.csdn.net/daisyhd/article/details/18554629
從:
720p_相機_模組_設備.mp4
— — — — — — —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部落客「KrisFei」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及本聲明。
原文連結:https://blog.csdn.net/kris_fei/article/details/77150567